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1937年11月27日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领导同志冒着风寒齐集在延安机场,焦急等待一架从兰州秘密飞来的专机。随着一架苏联军用运输机的徐徐降落,谜团很快就揭晓。从飞机上走下来的人有从莫斯科回来的王明、康生,还有从迪化(现乌鲁木齐)搭上这架“顺风飞机”归来的陈云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延安时期的陈云

为了欢迎这些马克思派来的“天兵天将”,中共中央在陕北公学操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,在人山人海的欢迎人群中,有一位陕北公学的18岁女大学生——于若木,她听着陈云等人的动人演说,感受着热烈的气氛。

这是于若木第一次见到陈云,此时无论是台上的陈云,还是台下的于若木,他们谁都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,他们就将真正结识,并结成革命伴侣,相守一生。

一、姐妹一起去延安

于若木,原名于式谷,山东济南人,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,父亲于丹甫是清末最后一期举人,也是第一批赴日的留学生,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,回国后担任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,是近代山东教育的奠基人,著名诗人臧克家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。

于家有六个子女,分别是于道泉、于道源、于式玉、于式金、于式谷、于式坤(到延安后改称于陆琳),他们都深受父亲的文化熏陶,个个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,大哥二哥后来成为有很大成就的学者,而且大哥二哥大姐都是左翼知识分子,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对于若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
于若木的生日是4月12日,但她非常不喜欢412这三个数字。因为蒋介石就是在4月12日这天发动了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,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,所以把自己的生日改成4月15日。

于若木初二时独自到北京求学,受到中共地下党员周小舟(时名周怀求,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)的进步思想的影响,逐渐走上革命道路,参加了“一二九”运动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,爱国主义情怀、共产主义信仰逐渐在她的心中生根开花。1936年,16岁的于若木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抗战救国的感召下,一步步迈向红色之都——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。

抗战爆发后,和其他逆行的爱国青年一样,于若木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,和妹妹于陆琳一起奔赴红色延安。对于若木和妹妹于陆琳双双前往延安的选择,父亲于丹甫也曾表达不满:

“咱们村子上,我还找不出第二家来,无论男孩子、女孩子都想出去当兵!你自要走还不算,还要把你妹妹带走,你来到家里把家里的人都联合联合蒙走了吧?你还留一个给你娘送终不?”

但是姐妹两个很坚决,于若木父亲最后也只能支持子女的选择,亲自送他们坐上了前往延安的列车。当时于若木姐妹随身携带了中共山东省委开具的介绍信,这封介绍信在前往延安的路上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陕北公学大讲堂

1937年10月,于若木姐妹顺利到达延安。进入到陕北公学学习,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于若木,取自《楚辞》“折若木以拂日息,聊逍遥以相羊。”

二、18岁的女大学生被选中执行一项特殊任务

于若木和陈云的人生初见是在陕北公学的操场的那场欢迎会,但仅仅是这次单向见面,台上的陈云就给台下的于若木留下了深刻印象,尤其是陈云那非常有特色的上海口音。

到两个人面对面的真正相遇,其中机缘和陈云体弱多病有关。

陈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,2岁丧父,4岁丧母。母亲在生他后就常年卧病在床,生活都不能自理,小小的陈云一出生就没什么奶喝,靠喝米汤长大,所以先天不足,体质很差。再加上后来的革命事业充满风险和挑战,为此殚精竭虑,经常超负荷工作,所以陈云身体经常出现状况,从小就有流鼻血的毛病。1937年从迪化回来后不久,陈云流鼻血的老毛病又复发了,而且非常严重,出血量大,血流不止。

组织上为了尽可能照顾好陈云的身体,考虑选择合适人选来照顾陈云。照顾人的工作显然女同志更为合适。选人的工作交给中组部秘书长邓洁(后担任轻工业部副部长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)来落实,邓洁就到陕北公学的女生队——五队挑人。

全面抗战时期,众多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革命圣地延安,一所抗大已不能满足需要。1937年底中央决定创办陕北公学,培养军政干部,公学以短期培训干部为主。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委托林伯渠、吴玉章、董必武、徐特立等人负责筹办,同年11月公学正式成立,成仿吾任校长。

毛泽东同志曾对陕北公学说:“同学们,过去你们大都是城市里的洋学生,现在成了山沟里的土学生。”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子汇聚在这片红色的沃土,为点燃熊熊的革命圣火而携手奋进,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先锋者。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陕北公学旧址

进入陕北公学后,于若木和妹妹于陆琳被编到五队,妹妹因为年纪最小,被大家亲切称为“十三妹”。五队中除了于若木姐妹,还有后来成为邓小平夫人的卓琳

挑选陈云的贴身护理,这可不是简单的事,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,对候选人的要求自然很高,必须要素质过硬,能力出众。五队的队长陶婉蓉和书记宋濂非常重视,通过支部研究,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人选——于若木。

为什么于若木是最合适的人选呢?在革命战争年代,党内用人首先看重的是政治清白,来到党的高级领导人身边工作,必须绝对忠诚,绝对可靠,绝对纯洁。组织上通过研究认为于若木政治清白(山东省委介绍信可为证),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于若木从未学过护理,组织上要派他去照顾陈云同志,于若木一开始感到有点无所适从,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项重要的任务。经过邓洁的耐心解释,最后于若木还是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。

其实,对于于若木来说,一来是服从组织安排,二来也是因为此前见过陈云三次,听过陈云的三次讲话。陈云留给于若木的是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、谈吐超群的极佳印象,而且印象一次比一次深,一次比一次好,对陈云有一份天然的爱戴和钦佩。

三、精心护理一个月谱出红色恋歌,邓小平写诗贺陈云新婚

一个是年过30的中共高级领导干部(时任中组部部长),大龄未婚男青年,一个是年仅18岁的女大学生,正值豆蔻年华;一个是流鼻血的病人,一个是临时选来的应急看护。无论是年龄,还是身份、地位,两个人都存在较大的差距,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为什么最终会走到一起呢?

其实照顾陈云的工作非常简单,最初只是往鼻子里滴滴药水,于若木担任护理工作也短短不到一个月,然而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两个人有了心灵的契合和共鸣,走得越来越近。

于若木接受任务后,她的办公桌就在陈云所住窑洞门口,她负责传话、喊医生、滴药水,工作非常简单,但于若木非常认真仔细负责。陈云养病期间工作量减少,在闲暇时会和于若木聊上几句。最初问的是于若木的家世,她都如实做了回答。慢慢的陈云对于若木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
陈云是一位音乐爱好者,年少时曾被道观的乐声吸引,在那里学会了笛子胡琴。陈云问于若木会不会唱歌,于若木唱了一首在北平学生中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《祖国进行曲》。就这样,一来一往,两个人的关系在慢慢发生着变化,感情也在逐渐升温。

陈云直率地询问于若木的感情状况,也告知自己曾经结过婚,但是分手的实情。陈云对于若木有这样一段质朴的表白:

“我是个老实人,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。你也是一个老实人。老实人和老实人在一起,能够合得来。”

陈云对待于若木非常真诚,确定恋爱关系后,恰逢于若木的二哥于道源来延安,陈云非常礼貌地招待于道源,把他视为女方的家长,征求于家二哥的同意,诚恳的态度,加上于若木二哥对陈云的了解,马上得到了于道源的支持。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延安时期的陈云和于若木

1938年3月,陈云和于若木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在延安,他们举办了一场温馨而又简朴的婚礼。很多人拱陈云请客,但他不喜搞排场,买了点花生糖果热闹热闹,就算礼成了,总共花费不到2元。

不久邓小平从太行山回到延安,在得知战友陈云的爱情故事后,作诗一首,表示祝贺:“千里姻缘一线牵,鼻痛带来美姻缘。中山政策女秘书,先生路线看护员。”用孙中山先生和宋美龄的结合来对照陈云和于若木的爱情故事。

红色作家叶永烈在采访于若木时,曾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:“你和陈云之间如何称呼?”当时于若木笑了,透露了她和陈云之间的趣事,原来陈云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性,喊于若木“陆华”,于若木呢,在公开场合喊陈云“陈云同志”,在家里丈夫陈云就成了“无称呼”,只是在写信的时候称“云兄”。

四、新婚之夜的趣事——讲党课

对于于若木而言,在19岁的年纪嫁给了35岁的陈云,而且对方还是政治觉悟、理论水平非常高的人,因此他们之间除了第一层夫妻关系之外,还有与众不同之处。

新婚不久,“陈云同志在新婚之夜给于若木上党课”就成为了延安的佳话,这不是误传,是真事。陈云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给于若木讲党的历史,包括盲动主义给党造成的损失,向忠发、顾顺章叛变后极其危险的情形、第五次“反围剿”失败后毛主席如何扭转局面等。

于若木后来进入中央党校学习,陈云也来党校上课。这个时候,陈云更是真正成为了于若木的老师。陈云上课时严肃地态度,幽默风趣的语言,尤其是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态度,让他的课堂备受欢迎和肯定,学生听得津津有味。有一回,陈云模仿一个喜欢戴歪军帽的学员,引得学员哄堂大笑。坐在台下的陈夫人于若木同学,一定会为他的丈夫陈云教员感到骄傲的。

尽管陈云的政治地位远远高过于若木,也高过于若木的家人,但是陈云对于若木的家人总是能做到真诚地尊敬。80年代末,有人在北京集邮市场发现了3封信,分别是陈云、于若木、于陆琳写给远在英国伦敦的大哥于清泉的,内容主要是关于陈云和于若木婚恋的情况。于若木在信中和大哥说明了和陈云认识结婚的经过,以及她对自己婚姻状态的描述:

“虽然他大了我十四岁,但是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。他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,做事负责任,从不随便,脾气很好,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。所不痛快的是两人能力地位相差太远,在他面前愈显得自己的幼稚无能。”

文中可见于若木对陈云的充分认可、信任。她在信中向大哥提出:“希望你送陈云同志一支钢笔,因为他没有。”于若木为陈云向自己的哥哥“索要”一支钢笔,足可见于若木对陈云的贴心,还有陈云生活的简朴。

陈云在写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大舅哥的信中,介绍了国内抗战的情况,表达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。最后诚恳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“说了半天,也想介绍一下我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…..”介绍了自己的家庭,走上革命道路的简要经过,并写道“我们在政治与性情上一切均很合适,惟年龄相差太远,今年我已三十五岁。”足可见陈云的坦诚,负责任的态度。

看过两个人写给于清泉的信,一定会被这种至诚至真至简的真情所打动,陈云和于若木,彼此坦诚,彼此认可,自知互爱,所以往后余生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,相濡以沫,携手走过58载春夏秋冬。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陈云同志20世纪60年代的全家福

他们共育有一子三女。长女陈伟力,出生于1942年1月,由于若木取名;长子陈元,出生于1945年1月13日,由陈云取名,取自电报13日的韵目,也有元月,第一之意;二女儿陈伟华,1947年出生。小女儿陈伟兰,1949年4月生。四个子女后来各个都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有用之才。

五、夫妻、师生、同志之间一生的陪伴,营养专家于若木一生的悉心呵护

两个人政治水平、政治地位悬殊、年龄相差大,但所有这些都没有成为他们的相处障碍,在58年的婚姻岁月中,两个人互相尊重,互相理解,互相爱护,互相帮助。于若木总是更多的提到陈云对他的帮助和影响。其实于若木对陈云而言,何尝又不是革命生涯中最给力的战友之一呢?

20世纪80年代,于若木感到营养学科不太被国人重视,但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密切相关,为此1983年于若木在《红旗》杂志上发表了《营养——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》一文,吹响了要重视国民营养的号角。后来,于若木成为了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。她把对养生的理解凝练为“十二气”格言:

多读书以养胆气,少忧虑以养心气,戒发怒以养肝气,薄滋味以养胃气,惟谨慎以养神气,顺时令以养元气,须慷慨以养浩气,胸豁达以养正气,傲冰霜以养骨气,当忍让以养和气,应谦恭以养锐气,莫怠懈以养志气。

作为营养学家的于若木,她长期服务的对象就是自己的丈夫陈云。在于若木的悉心照顾下,陈云身体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。这与于若木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。在于若木的劝导和鼓励下,陈云渐渐地戒了烟。戒烟后体重增加了,也不怕冷了,身体好了很多。陈云晚年时也曾说,自己能够长寿是得益于戒烟。1995年4月10日,陈云走完了自己伟大的一生,享年90岁。

著名婚姻专家_著名婚姻专家排名

陈云夫妇晚年合影

在于若木的心中,陈云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这是她对共同生活了58年的人生伴侣的最集中最深刻的印象。陈云逝世后,于若木撰文《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——追念陈云同志》怀念自己的丈夫、老师,一生的战友、同志,他的云兄。

谈及两个人的结合,于若木曾总结是共同的理想信念,加上陈云对他耐心地长期的帮带,帮助她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,逐渐弥补了两个人之间的因年龄、职务、生活经历不同造成的差距。于若木说:

“我总是不仅把自己当成他的妻子,而且当成他的学生和下级。我欣赏他的智慧和工作的果断,更敬重他那像水晶一般透明的党性和人格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我们的生活自然是融洽和自然的。”

她还说:

“我要永远以陈云同志为楷模,像他那样学习、生活、工作,努力争取做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。”

于若木就是这样,永远尊敬、爱戴自己的丈夫,因为陈云真的是一个高尚的人,纯粹的人,也因为他们都是这样的人,他们的爱也是高尚的,纯粹的,永恒的。

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¥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。 添加 微信: wx19551978  官网:www.hlqgzx.com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qgwh.com/1567.html